比较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比性。
比较法的应用,通常有下列形式:
(1)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以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完成计划的积极因素和影响计划完成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在进行实际与计划对比时,还应注意计划本身的质量。如果计划本身出现质量问题,则应调整计划,重新正确评价实际工作的成绩,以免挫伤人的积极性。
(2)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动态情况,反映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技术经济指标只能代表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侧面,只有成本指标才是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因此,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尤为重要,一定要真实可靠,而且要有深度。
(3)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水平与其他项目的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采取措施赶超先进水平。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替代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因素分析法的分析步骤如下:
(1)确定分析对象(即所分析的技术经济指标),并计算出实际与计划的差异;
(2)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
(3)以计划预算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计划预算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4)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上面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5)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6)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应与分析对象的总差异相等。
在应用因素分析法时,各个因素的排列顺序应该固定不变;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也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计划与实际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